加快构建国家水网,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。水网建设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,加快形成“系统完备、安全可靠,集约高效、绿色智能,循环通畅、调控有序”的水网体系意义重大。我省加快推进水网规划编制,2023年12月省政府批复《河北省水网建设规划》,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1.现状基础
1.1水网现状
我省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1386条,常年水面面积1 km2以上湖泊23个,河湖数量居华北之首,河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人工输配水通道长度居全国前列。已建成各类水库1011座,总库容约120亿m3,控制了山区86%的流域面积;截至2023年12月,我省累计引调江水近200亿m3,受益人口近5100万;5级及以上堤防1.1万km,保护了全省近半数人口和大部分耕地;大中型灌区76处,灌溉面积6603万亩。持续开展河湖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补水,滹沱河、大清河、永定河等多年干涸断流河道实现复流,百泉实现复涌,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。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地下水水位总体止跌回升,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。
1.2存在问题
水资源禀赋差。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6位,且无大江大河过境,以全国0.6%的水资源量,承载了5.4%人口、4.7%耕地和5.6%粮食产量,近半数县城缺乏应急备用水源或供水能力不足,916万亩耕地抽取深层承压水灌溉,618万亩耕地休耕、雨养。
洪涝灾害易发。河流水系呈扇形分布,源短流急,汛期降水占全年70%以上,极端气候影响加剧,洪涝灾害易发、频发。我省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仅53%,13处蓄滞洪区、7个设区市以及58个县城尚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。
水生态欠账多。全省有760条河流全年无水,占河流总数的45.8%,无水河长1.4万km,占总河长的34%,地下水亏空量仍高达1500亿m3。
智慧化水平低。中小河流水文站网覆盖率仅为30%,大型水库、闸涵枢纽、引调水等工程自动控制覆盖率偏低,业务应用系统零散不成体系。
2.规划布局
2.1规划思路
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立足协同构建京津冀区域水网,围绕河北省主体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,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,以“联网、补网、强链”为重点,以织密水资源配置网、筑牢防洪排涝网、复苏河湖生态网、建设数字孪生水网为主要任务,统筹存量和增量,加强互联互通,构建“四纵八横、七河连通”的省级骨干水网。
2.2规划目标
2035年水网体系基本建成,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,在全面节水基础上,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县城及以上城市备用水源保证率达到95%以上,城镇防洪达标率达到100%,3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100%,重点河湖生态流量(水量)满足度达到95%以上,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90%以上。2050年水网体系全面建成,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,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全面形成,防洪保安实现全面安全达标,水生态环境全面好转,水网智慧化调控全面实现,水网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全面完善。
2.3总体格局
根据国家水网建设总体布局,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需求,以七大河流水系为基础、以引江引黄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、以大型调蓄工程为结点,构建“四纵八横、七河连通”的省级骨干水网,逐步形成“南调北涵、东扩西蓄、中联京津”的省级水网总体格局,全方位保障区域水安全,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四纵八横:“四纵”指南水北调中线、南水北调东线、引黄工程、引滦工程等四条纵向重大引调水工程;“八横”指邯沧干渠、邢清干渠、石津干渠、保沧干渠、天津干渠、廊涿干渠、万家寨引黄、云州调水等八条跨区域骨干输配水通道。七河连通:指滦河、北三河、永定河、大清河、子牙河、黑龙港、漳卫南运河等七大河流水系,与调水输水工程、水库湖淀等实现连通。
南调:冀中南地区完善引江引黄骨干输配水通道及配套工程体系,增加外调水量。北涵:冀西北张承坝上地区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、水生态空间管控,涵养保护水源。东扩:冀东北地区优化滦河水资源配置,增加消纳滦河水量,扩大供水范围。西蓄:太行山燕山西部山区建设完善水库等雨洪水拦蓄工程,提高防洪减灾和洪水调蓄能力,增蓄本地水量。中联京津:中部与京津水网加强互连互通,实现区域联调联控,推进京津冀水网一体化发展。
3.重点任务
3.1织密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网
积极争取引江引黄外调水指标,实施雄安干渠、廊坊“北三县”供水、邯沧干渠等配套工程建设,加快建设雄安调蓄库、广阳水库、大浪淀水库二期等引江调蓄工程。推进李家岸、位山引黄北延拓展工程,加快建设平原水库、地下水库等引黄调蓄工程,联合北京建立永定河常态引水机制。加快建设石槽沟水库、茅岭底水库、东(南)洋河引水等工程,推进石湖水库、云州调水二期、引滦济廊等工程前期论证。加快实施石津、庙宫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工程。
3.2筑牢江河安澜的防洪排涝网
按照“上蓄、中疏、下排、有效滞洪”的原则,加快推进青山、娄里、乌拉哈达等水库建设,推动王快、桃林口、野沟门、邱庄等现有水库挖潜扩容,积极推进拒马河北京张坊水库建设;加快大清河、永定河、子牙河、滦河等流域的骨干行洪河道治理;加快推动大陆泽、宁晋泊、东淀、永定河泛区、献县泛区、文安洼、小清河分洪区等13处蓄滞洪区建设。
3.3复苏蓝绿交织的河湖生态水网
建设滦河、潮白河、永定河、滏阳河、大清河、清凉江-南排河、南大港等多条绿色生态廊道,打造“幸福滹沱河”“多彩大运河”“灵秀衡水湖”“璀璨白洋淀”一横一纵一湖一淀生态文明新名片。加快推动山前平原节水、中东部平原水源置换,实施泉域修复、海水入侵防治、深层地下水回补。
3.4打造智能高效的数字孪生水网
以黄壁庄水库、王村分洪闸为试点,开展数字孪生工程建设;以滹沱河流域为试点,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;完善水文站、雨量站、监测井、取水计量等水利感知网,构建省级数字孪生水网平台与智能业务应用系统,打造智慧水利。
3.5近期重大工程与行动
实施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工程、唐秦水资源配置工程、廊坊供水保障工程、张家口水资源配置工程、“幸福滹沱河”建设工程、“多彩大运河”建设工程等6大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行动、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行动、山区水库建设行动、河道堤防达标提升行动、县级及以上城市防洪全面达标行动、地下水超采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等6大行动。
4.预期效果
通过构建完善水资源、防洪、生态、信息四张网,形成河北水网新格局。
4.1形成“多源互补、丰枯互济、利用高效、安全可靠”的水资源配置网,水资源调配能力全面提升
可供水量增加59亿m3(含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供水),供水安全系数由0.84提高至1.13,城乡供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,城市实现多源供水,县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“一源一备”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%,助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。
4.2形成“七系多库、蓄泄兼筹、引排得当”的防洪排涝网,水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增强
流域防洪库容增加18亿m3以上,覆盖山区流域面积超过90%,全面完成13处蓄滞洪区治理,流域洪水调蓄能力显著增强,3级及以上堤防全面达标,县级以上城市防洪全面达标,为完善京津冀地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做出河北贡献。
4.3形成“两屏、三区、三湖、七廊”的河湖生态水网,水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
重点河湖生态流量(水量)保障目标基本得到满足,有水河长持续增加,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,打造“幸福滹沱河”“多彩大运河”“灵秀衡水湖”“璀璨白洋淀”等一批生态文明新名片,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4.4形成“标准统一、上下贯通、多级协同、资源共享”的数字孪生水网,水网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
实现“国家—流域—省—市”多级水网有机衔接,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90%以上,达到全国平均水平,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面实现一体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