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市水利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,不断深化水利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系统推进唐山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全国首例深层地下水回补探索海水入侵防治项目在乐亭县建成,国家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案例成功入选“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”,沙河幸福河湖建设入选全省首批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,获批全省唯一全国节水产业统计试点、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,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、全省第一批水网先导区试点。全年共获得国家、省、市级荣誉表彰、试点62项。
一、笃行实干创建“模范样板”,水网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。坚持规划引领、项目为王,突出全省第一批水网先导区先行先试工作,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、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,全面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。一是健全完善水网规划体系。全力做好水网顶层设计和规划论证,编制印发《唐山市水网规划》并指导县区全部完成县级水网规划编制,启动唐山市幸福河湖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,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。二是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。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先行先试工作,主动对接社会资本方,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改革路径,投资82亿元的唐山市水网改善提升工程等2个特许经营项目获批。三是扎实推进水利项目建设。大力推行“饱和施工”模式,实施总投资221.8亿元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188个,完成投资65.6亿元,超额完成省达任务目标。强化项目储备,动态调整完善全市水利项目库,现有643个项目入库,总投资1384亿元,入库项目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。
二、开拓创新打造“示范品牌”,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建设,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。一是聚焦提标扩面,强化落实河湖长制。一以贯之推进河湖长制,全年召开各级河湖长会议69次,累计巡河50.33万人次,巡河率达99%以上。建立健全津唐五县区“河长+检察长”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。完成1283个水利部卫星遥感疑似问题复核,彻底解决乐亭县滦河口3492亩行洪障碍物清理整治等91个河湖库“四乱”问题。成功举办第二期河湖长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,各级河湖长履职能力显著提升。二是聚焦提档升级,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年内完成16条(段)省级幸福河湖建设,投资9657万元的沙河全省首批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按要求开工建设,完成11条流域面积200-1000平方公里河湖健康评价工作。三是聚焦提质增效,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。深入开展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,全年压减地下水1567万立方米,圆满完成省达任务,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。全年累计向滦河、陡河、市区环城水系等河渠补水4亿立方米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,河湖生态环境全面焕发新面貌。
三、凝心聚智树立“改革标杆”,水利治理管理水平实现新跨越。坚持精心谋划、精准施策,扎实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,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,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治理管理能力。一是深化水利领域体制机制改革。大力推进水权水价改革,建设完成丰南区“2024年唐山市农业地下水深度管控及水权交易典型模式探索”试点项目,推动玉田县完成我市首单地下水水权交易,实施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64.14万亩。扎实推进合同节水管理,新增合同节水项目18个,吸引社会资本2.98亿元,年节水量1653万立方米,合同节水数量位居全省首位,2个项目入选全国合同节水典型案例。加强节水载体创建,6个企业获评省级节水型企业,1个园区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园区,3个企业荣获国家水效领跑者称号,6款产品纳入国家级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(河北唯一)。二是创新驱动数字孪生智慧化建设。强化数字赋能,扎实推进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试点建设,陡河水库、邱庄水库建设成果获得省政府办公厅表彰肯定。建立全覆盖、全天候、智能化的河湖智能视频监控“一张网”,高标准推进智慧水利系统在防汛抗旱、河湖管护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领域的运用,夯实“人防+技防”河湖管护机制,推动“治水”从粗放管理迈向智慧化,实现“治水”零距离。实施总投资6.6亿元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,构建灌区数字孪生平台,实现灌区水资源、灌溉设施、生态环境等关键要素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,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7万亩。三是打造优质高效水利营商环境。创新工作举措,高标准完成省厅委托办理取水许可技术核查事项,现保有取水许可证12685套,取水许可核发水量22.3亿立方米。高效协同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查36项、防洪评价审查8项,依托省监管平台对105个监管对象开展了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督检查,全年77个招标水利项目全部实现评标专家“盲抽”“盲评”。